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企业新闻 >> 内容阅读
第三代青梗菜在广东种子交易会上成为焦点
来源:   2011年03月23日   阅读:

2010广东种业博览会田间直击
发布时间:2010-12-13    来源:广东农产品交易网    
     在绿意盎然,瓜果飘香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201012月广东种业博览会的盛大开幕。今天,由广东省农村信息中心和广东农产品交易网,深入到田间为您现场采访:
 
 
    首先,是来自云南通海县希望种业的钱家贵先生。他是以经销商的身份来采购种子的,是头一次参加这个盛会。先生兴奋的说,我第一次看到这么规模庞大又组织规范的展会,而且展会中心居然能和种植地这么近,感觉非常新鲜。
 
    钱先生主要是来看甘蓝和百花的,他告诉笔者,在挑选种子的时候一般会选择纯度高,颗粒较为饱满的。在问到是否会现场下订单的时候,先生很谨慎的告诉我们:“不会。通常是先到地里选种子,再由自己带回去试种,然后从中挑选出好的品种,最后才下订单。而且我们是从云南来的,这里适合的种子我们回家种未必适合。”“这就是所谓的因地制宜吧?”“是的。而且我们在事先试种,觉得好了再卖给农民,农民能得到好的收入,这样我们大家都能双丰收。”而当记者问到对目前国内种子行业的看法时,先生则笑得很开心:“我们主要是做蔬菜的,跟农民打交道,感觉比较踏实。”
 
    接下来,是来自柳州市乐满地种子经营部的苏志武先生。先生十分健谈,他向笔者透露他已经在媒体行业有过八年经验了,大概两年前才转行去到种子行业。这引起了包括记者、摄影师和在场观众的疑问,既然是多年的资深媒体工作者,为什么又会放弃老本行呢?
 
    此时,先生一脸认真的说道:“我之所以转行做农业,主要看重的是:“中国是农业大国,国家对农业也非常重视,国以农为先。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搞好,把最好的东西交给当地的老百姓。”
 
    苏先生现在的身份是采购商,主要是行业交流,关注蔬菜类种子。先生是种业博览会的常客,至今已经来过五六次左右,这次给他的感觉最为深刻,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特别是今年的新增品种,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在国内某一区域没有的新品种,现场都集中起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先生兴奋不已。
 
    在挑选品种方面,先生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心得:主要是按国家标准,从抗病性、高产的方面考虑,还有就是本地没有的一些品种。就算是价格比较高,只要性价比好也会接受,简而言之,不能只用价格去衡量种子的品质。当我们问他有什么收获的时候,先生更为激动:“每次来展会都有很大的收获,学习一年比一年多,压力和动力也都向上,不论是推广技术方面还是业务的开展,可以说是双丰收。”
 
    “把在展会上学到的技术回去应用,把好的东西带回去给当地老百姓。”这就是采购商们的目标。在介绍完两位采购商之后,我们继续穿梭于田间,在良种的包围下,为读者带来更多农业资讯。
 
    第三位是来自天津子丰种业有限公司的苗鸿鹰和任强。这两位年轻的小伙子十分热情的向我们展示手中的青菜,幸福的表情溢于言表。他们是这次种博会的参展商,主要是负责叶菜类的现场销售。由于是第一次来参展,他们尝到了大丰收的甜果,对种业博览会所带来的好处赞不绝口。
 
    当我们问到销量如何的时候,小伙子的笑容十分灿烂,他们说:种博会面向全世界,也找来了各色各样的人。这次的效果非常不错,规模非常大,并且会场和展示区的结合,让业务洽谈更直观,效果更好。他们展示了公司所带来的品种:华英、华骏、骄阳、华青。并介绍说:我们是针对南方的土地而特地做了改良,产品的优势在于耐热、耐湿,非常适合南方的天气,我们的产品从外形看很美观,而且我们公司的产品在中国也很有优势。
 
    记者追问道:这次有没有现场洽谈成功的?方便透露成了多少单合作吗?小伙子肯定的说:当然有。今天现场洽谈还是很成功的,因为环境好,开展第一天就已谈成十几个单,我们的口号是:“选择子丰,选择丰收。”谈到对目前国内的种业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小伙子满怀信心的说:发展前景很巨大,有了国外企业的加盟,竞争力加大的同时,国内整个种子行业的水平也有所提高。我们不说比发达国家好,但绝不比他们差。
 
    最后一位采访对象,我们请来了一个国外的企业,让他谈谈对中国种业的看法:
 
    来自荷兰安莎种子公司的约普·方·拜伦,拜伦先生是这次的参展商,是深入到最先进技术核心的育种研发人员。“我是第二次参展,因为去年是11月开展,今年是12月,时间更好,这个天气更适合产品的展示。以我个人来说,很喜欢这次展示的种子品种。”拜伦介绍说。
 
    “我们公司以田椒品种为主,主要针对中国的市场。以前主要培育温室类型,彩椒不错,因为温室的条件跟室外有很大不同。我们公司的优势在于,国外的历史抗病品种都很成熟,目前在中国我们有专业的预种团队,培育适合中国的市场的品种。”在中国的土地上,室外的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一,对于这个地大物博的市场,拜伦先生有着独到的看法,“感觉中国的种子市场也很专业,给我们的压力也很大。”
 
    通过这次种业博览会,受惠群众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心得经验,然而这只是刚起步而已,未来一定会惠及更多的农民,把良种落到实处。

http://www.gdagri.org/gdnyw/http/news_list.jsp?supply_id=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