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企业新闻 >> 内容阅读
靠科技打造盆地高产农业区
来源:新疆日报网   2010年05月22日   阅读:

人均耕地近20亩、农民人均收入4000多元,这是几年前额敏县农业和农民收入的状况。如今,这种状况已得到了彻底改变,还是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作物、同样的人,去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6260元。同比增长了600元以上,而改变这种状况的原因得益于该县与科研院所联手开展的一项高产示范工程。
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徐亚民告诉记者,额敏是塔城盆地最大的农业县,全县136万亩耕地,农民人均耕地近20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就达近百万亩,农民70%的收入来自于种植业。但长期以来的广种薄收导致了农民人均收入偏低。就拿小麦为例,过去,除去成本每亩地的收入也就在300元左右,几亩小麦的收入不如其他县1亩经济作物的收入。
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增加农民收入,去年县上和新疆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联手开展了高产示范项目推广工程,决定推广40万亩小麦高产面积。县上分16个片区重点培养了1000名农民高产示范户,通过他们每户再带动5位农民,力争用5年至8年时间,让全县近10万农民通过科技增收致富。为有效实施这项工程,农业科技人员从播种、管理到收割等环节全方位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该县郊区乡阿尔夏特村村民李光华是县上重点培育的高产示范户。去年他种植了70亩小麦,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采取测土配方、定期浇灌、分期追肥、提前预防病虫害等多项措施,结果小麦的亩产达到近600公斤,加上国家的各项补贴款,收入达到6.5万元,亩均效益超过了1000元。
高产示范项目工程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还改变了以往农民凭经验种地的传统观念。该县阔什比克良种场吾尔塔上户村村民杨全文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前些年,他每年都给农作物上磷肥,80亩地每年仅磷肥的费用就达6000多元,去年春天,农科院专家对他的耕地进行测量后告诉他,他地里的磷肥严重超标,结果当年一斤磷肥没上,他种植的打瓜和玉米反而增收了60%,加上省去的磷肥费用,去年他家人均比过去增收了2000多元。老杨深有感触地说,今后种地就得靠科技啊!
近年来,该县还大力推广了膜下滴灌等多项高产技术,在已经实施的高产示范和滴灌农作物中,亩均效益均比以往提高了400元至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