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企业新闻 >> 内容阅读
力推农业产业化经营
来源:大同日报   2010年05月11日   阅读:

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借鉴工业抓农业”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落实领导责任制、加大资金投入、创优发展环境、打响企业品牌、发展订单农业。日前,我市出台《大同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步伐的实施意见》,力推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施意见》确定了2010年~2015年的目标任务是,到2013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5亿元,带动农户40万户。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9亿元,带动农户41万户。
《实施意见》提出五大主要措施:
    一是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程,作为年终考核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各县区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总负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到位。对各级“513”工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动态监管,优胜劣汰、有进有出,始终保持“513”工程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完善投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市政府每年拿出2000万元,作为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各县区政府要根据财力状况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不得少于500万元,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其他有关部门的支农资金,在不改变资金管理权限的前提下,按照统一规划、协调分工、职责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每年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尽早成立农业信用担保公司,鼓励企业和民间组织组建形式多样的贷款担保公司,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
三是落实优惠政策,创优发展环境。对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企业在税收、用地、用电、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优待和优惠;鼓励农村集体土地形式多样地依法参与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四是努力开拓市场,打响企业品牌。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发和宣传自己的名牌产品,各级政府要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的企业给予奖励,支持初建农产品加工企业疏通销售渠道,鼓励优势品牌企业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注重大同“生态、特色、原产地”品牌的创建和保护,大力扶持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的认证工作。 五是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企业农户双赢。努力建立双方都可依赖的信用关系和稳定的利益关系,全面提高农业订单的规范程度。政府从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中设立化解市场风险基金,维护双方利益,保持订单农业的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