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企业新闻 >> 内容阅读
互联网正在向农村渗透 农民上网尚待普及
来源:   2009年12月18日   阅读:

这项调查是20092月至4月进行的。每套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针对农村地区上网的人进行调查,另一部分对没有上过网的人进行调查。调查覆盖了河北省11个省辖市中的79个县。 
    调查显示,互联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思想观念更新的促进作用正在显现。
首先,农村互联网的建设,满足了农民使用互联网的需求。调查显示,农民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首先是电视,网络居于第四位。但随着农村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提高,网络对农民接受各类信息增加了一条新的渠道。
    其次,农村互联网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著。在对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相关农民的调查中,有89%农民认为互联网的使用与增加收入关系密切;农村非农产业的相关被调查者中,有979%的人认为互联网的使用与增加收入关系密切。
    再次,互联网的使用促进了农民由传统知识向现代知识的转变。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为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纯农业收入农副产品个体经营,这三项占全部收入的641%。而且很多农民认为互联网上与其收入有关的内容主要是供求信息、天气预报和技术指导,三者加在一起占785%。
    调查还显示,农村互联网使用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亟待改进。
    首先,使用人集中在年轻的学生。上网的被调查人中年龄在1824岁的有1277人,占总数的739%,30岁以上的仅有137人。关于被调查人身份除100名农村机关或企业人员和316名农村务工人员外,其余1312人均为中小学生,占759%。这一点限制了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使许多农民不得不依赖中小学生来获取互联网的信息。
    其次,农村地区上网不方便。调查中上网的地点最多为网吧,占491%,其次为家中,占234%,在学校、工作场所和其它地方三个选项合起来共476人,占275%。另外,农村的网吧,大多没有相关营业手续,只是个人在家中放上几台电脑用于上网,条件较差。
    再次,上网目的以娱乐为主。通过调查可以知道上网的目的(可多选)排序是娱乐获取信息联系业务,分别占374%、279%、271%,而上网娱乐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聊天收看影视节目听音乐网络游戏上。调查显示,与他人上网交流的工具主要为“QQ”,占788%,排在第二位的是收发电子邮件,占188%。
    为了探究农村使用互联网的深度与广度,我们调查组设定了两个选项,一是您经常使用互联网做什么”?结果是搜索信息查看新闻排在前。另一选项是您曾使用互联网做什么?”,结果是网络求职、网络教育、网络购物、网络销售、网上炒股、网上银行和网上旅行预订等。这说明农村互联网使用仅限于一些简单的功能,未进行深度开发。
    最后,农村地区互联网使用各地发展不平衡。河北农村地区互联网使用出现不平衡,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廊坊、保定发展稍快,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偏慢。
针对上述情况,调查组对农村地区互联网使用、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村地区互联网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不上网的人中有455%的人认为上网没用不需要,互联网对农村地区的作用还不明显,或者说互联网对农民的作用没有直接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互联网的作用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互联网增加收入。
    其次,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并加大投入。一方面,硬件设施和网络作为互联网建设的必备条件,电脑已经包括在家电下乡目录中,而对于农村地区较高的上网费用政府应采取补贴等措施或督促电信企业费用下调。另一方面,只有相关技术设备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直接的效果才能被大众所接受。因此,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投资建设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设立公众服务型的互联网上网场所作为农村普及互联网的一种过渡形式,为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
    再次,开发简单易用、内容丰富的农业服务信息平台。农业服务信息平台的搭建,可以使农民在简便易用的平台上搜集与本人生产、生活、经营有用的信息,如气象服务、农业技术、供求信息、市场行情、专家咨询、劳务市场、招商引资、政策法规等内容。
    互联网正在向农村渗透,互联网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思想观念更新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但农村互联网存在的问题也亟待改进,这是近期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在河北农村调查以后的基本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