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际动态 >> 内容阅读
芝加哥大豆中期面临反弹 需时间验证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14日   阅读:

作者: 唐毅 来源:和讯特约   ——第三季度大豆季报   芝加哥大豆市场在进入7月份以后表现出明显的疲态,前期的天气炒作对市场的影响逐渐消散,特别是6月27日芝加哥大豆出现了50美分的暴跌行情,基本上确认了2005年市场传统的天气炒作就此划上句号,而后的8月份芝加哥大豆走出一股快速下跌的行情,短短一月内跌幅达到80美分左右,尽管9月份以后美豆期价下跌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是从技术图形来看市场并没有出现止稳的迹象。10月13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当月的供需报告,此次报告色彩相对利多,市场长期挤压的反弹能量骤然释放,当晚芝加哥大豆市场全面暴涨,从而宣告中期反弹行情的启动。   行情回顾:天气炒作所蕴含的泡沫逐步被挤压      每年的六、七和八月份通常是美国大豆单产热炒期,也就是所谓的季节性天气炒作阶段,今年5月中旬以后美国商品基金便较早的进入了对低温干旱天气炒作,芝加哥11月大豆合约在6月28日创出过去13个月以来的新高775美分,而后随着各种利多消息被市场所充分消化,基金买盘力量逐渐枯竭,市场尽现疲态,特别是8月份以后新季大豆进入关键的灌浆期,美国中西部生长地区天气状况保持良好,根据美国农业部10月份的月度供需报告,05/06年度美国大豆单产41.6蒲式耳/英亩,产量29.67亿蒲式耳。在此情况下,前期天气炒作所蕴含的泡沫得以充分挤压,美豆期价走出一股急速下挫的行情。   与此同时,进入8月份以后中国买家采购美国大豆的积极性明显不如去年同期,其主要原因是04/05年度南美大豆丰产,南美大豆对中国的集中装运销售时间将较正常年份延长,这对05/06年度美国大豆销售构成相当了压力,05/06年度美国大豆的销售和装运进度均滞后于去年同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芝加哥大豆的下跌。 七、八、九月期间,商品基金全面抛盘以平仓前期建立的大量多单,这也成为了芝加哥大豆价格快速下挫的主要动力。根据CFTC的持仓报告,截止到10月4日,商品基金在芝加哥大豆上持有净多单2207手,而6月份期间商品基金在芝加哥大豆上的净多单维持在5-6万手的较高水平。   供需分析:世界大豆供过于求      在天气炒作行情结束以后,我们将从供需角度来分析芝加哥大豆的长期走势。过去几年芝加哥大豆市场被认为一直反映的是美国国内大豆的供需状况,商品基金在判断价格走势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美国大豆的期末库存,而我们认为以上格局正在悄然发生转变,未来数年芝加哥大豆将逐步同世界大豆供需接轨。原因有两点,一是近两年由于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大豆异军突起,美国大豆在世界大豆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其垄断地位正在逐步减弱;其次近两年美国大豆出口在产量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03/04年度出口比重为33.56%,04/05年度为34.07%,05/06年度为34.89%。综合以上两个因素,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数年芝加哥大豆将更加趋于国际化,价格反映的最终对象将是世界大豆供需状况。   如果以上论点成立的话,芝加哥大豆的长期走势必然是看跌的,因为不论从05/06年度世界大豆的绝对库存还是库存需求比来看,05/06年度世界大豆的供应压力明显较大。   根据美国农业部10月份的月度报告,2005/06年度世界大豆期末库存达到4492万吨的历史新高,期末库存需求比20.87%,为近10年的第三高点。从以上因素看出,05/06年度世界大豆整体仍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   行情预判:中期市场面临反弹,长期需要时间验证      在此我们将着重讨论未来两三个月内芝加哥大豆市场的走势,在过去三个月的时间内CBOT市场一直在苦苦地消化着季节收获压力,但是在全球需求稳定,商品价格整体维持强势的作用下,CBOT大豆价格在550--560一带的支撑非常有力。   10月13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当月的月度供需报告,报告中05/06年度美国大豆产量预测29.67亿蒲,低于市场平均预测的30.06亿蒲,大豆平均亩产为41.6蒲,仅略低于去年创纪录的42.2蒲,美国大豆收割面积调低91.4万英亩,产量低于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收割面积做出较大的调整。05/06年度方面,农业部将大豆年终库存由上月预测的2.05亿上调至2.6亿蒲,调整幅度低于市场此前预期,此库存水平基本与04/05年度的2.56亿蒲持平,而大幅低于大多市场人士预期的3亿蒲以上。世界大豆供需数据调整相对有限,农业部将阿根廷大豆产量上调150万至4050万吨,去年产量为3900万吨,而巴西大豆产量预测仍为6100万吨,上年度为5100万吨。中国大豆产量预测仍为1700万吨,但进口上调50万至2750万吨,相比去年为2570万吨。在10月份月度报告色彩相对利多的情况下,当晚美豆远近月合约暴涨20美分以上,我们认为芝加哥大豆也就此基本宣告了阶段性筑底过程的结束。   在未来的一两个月内,影响国内外大豆最为重要的因素包括: 一是,中美大豆正在收获,较快的收获进程以及市场对高产的预期,对价格形成客观的向下的压制作用;二是,中国进口需求的日渐旺盛以及美国港口运输能力的日渐恢复支撑价格;三是,南美大豆逐渐进入种植期,市场对种植面积的预期以及天气的变化,在中美收获压力消化完毕后对价格构成支撑。   年年花相似,岁岁道不同。同样是秋季,同样是跌势,但会有长短之分,快慢之别。今年秋季的CBOT大豆市场在下跌的过程中明显集聚着较大的反弹能量,技术上看,从03年牛市结束后的规模最大的反弹可能会从这次的筑底成功开始。但是,价格在整个10月份甚至11月份间大幅上涨的可能仍不大。因为市场在这一阶段仍缺乏支持价格大幅上涨的题材。和今年2月份美国大豆大幅暴涨的理由源于南美产区的干旱以及指数基金的介入一样。大豆市场今后的止跌上涨需要一些实际的题材。未来可能发生的利多题材主要有,一是,10-11月份间南美大豆种植的面积减少的幅度超过预期,或者种植生长过程中再次出现灾害性天气。去年市场炒作南美天气问题从次年的2月份才开始,今年可能会提前。二是,指数基金可能会再次加大农产品市场的多头头寸。随着工业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农产品的价廉物美会越来越吸引指数资金增加在农产品上的头寸配置。三是,随着生物柴油革命的开始,豆油、玉米等农产品未来蕴含着较大的上涨空间,未来工业机器和人类共同争夺食物资源的远景给农产品市场带来一个非常大的炒作题材。而且,这一题材可炒作的持续性非常强。目前,在CBOT豆类市场上,豆油价格的强势状态已经说明关于这一题材的炒作已经悄然开始,以后也可能会愈演愈烈。   综上所述,中期芝加哥大豆市场面临一次较大规模的反弹行情,但是从目前的基本面看来市场并没有具备长期看涨的条件,除非2006年南美大豆产量再度出现问题,以及中国05/06年大豆的进口数量在目前2750万吨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至3000万吨。我们目前认为,后期市场走势的关键还将是南美大豆的产量,而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应该高于目前美国农业部预测的2750万吨。   从目前芝加哥大豆的技术图形(见上图)来看,10月13日以来市场的中期反弹行情已经启动,第一次反弹目标位预计在620-630美分附近,而630-660美分附近我们认为将是一个相当关键的价区,这将决定市场是长期看涨还是看跌,目前来看市场第一次出现空头平仓推动的上涨行情时市场主要下跌趋势不太可能会反转为主要牛市行情。   综上所述,我们的观点是芝加哥大豆中期面临反弹,但是大豆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并未改变,此因素并不支持芝加哥就此进入长期看涨的牛势行情,后期市场关注的主要焦点将是南美大豆2006年的最终产量以及中国的进口需求,从技术图形上来看,芝加哥大豆630-660美分之间的争夺将是相当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