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浚县种粮不再愁 科研把头关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2008年11月11日   阅读:

河南省是全国的产粮大省,而一提到“产粮大户”就不得不到鹤壁看看,因为这里有着5个万亩小麦、玉米高产示范核心区。鹤壁市的万亩玉米核心区内百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946.44公斤,创下黄淮海地区万亩以上示范区内百亩高产攻关田夏玉米单产纪录!这一喜讯,也标志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夏玉米大面积丰产技术体系研究在鹤壁取得了新的突破。
生产条件换一换种粮不怕天变脸
11月6日一大早,鹤壁市浚县钜桥镇刘寨村玉米高产试验区内的小麦示范方内机声欢唱,农民们正忙着浇保苗水。村民王学良告诉记者:“过去种地得看老天爷的脸色,旱点涝点都听天由命。现在什么都不用怕,旱能浇涝能排,咋干咋得劲儿!”
良好的生产条件得益于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鹤壁市农业局、市科技局等部门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田、水、电等基础设施入手,突破了粮食生产“靠天收”的瓶颈。他们通过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农综开发等项目建设,全线改造中低产田5个万亩,示范方粮食产量比非示范方区每亩净增粮食100多公斤。
种粮方法改一改一亩多收好几百
刘寨村村支书王学洲告诉记者,“过去种粮方法掌握不好,收成能保住本就很不错了。可现在按专家推荐的种子和方法,一亩地能多收入几百元。”
收成好了,农民的腰包自然就鼓了起来,但这种子当中蕴藏着幕后科研人员很多心血。
程相文是浚县农科所的“当家人”,著名的玉米育种专家。几十年里,他带领科研人员研制培育的小麦、玉米种子,如浚单20、浚单18、浚单26,亩产每年均有所刷新。
如何把玉米高产优势转化为玉米种子优势,进而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优势?鹤壁市为此进行了大胆探索,作出了果断决策:建立优质玉米生产基地,走玉米种子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该市提出了“组建基地、树立品牌、拓展市场、外向突破”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以浚县农科所为依托,实现了种子“育、繁、推、产、供、销”的一体化、产业化、规模化和集团化,使玉米良种繁育一代、推广一代、储备一代。
政策到位产业兴旺种粮农民得实惠
在粮食生产中,鹤壁市除把国家的惠农政策逐一兑现到位外,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原先撂荒、抛荒的废闲地被农民重新耕种,并出现了农民由“不要田”向“要田种”的转变。
如今,浚县农科所研制培育出的浚单系列玉米品种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内蒙古等9个省、区、市,累计推广面积一亿多亩,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累计增收玉米50多亿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30多亿元。鹤壁市农科所选育的鹤麦1号、浚县种子公司选育的丰黎系列小麦玉米新品种已大面积示范推广,销售产量占全国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