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山月浦镇一块农业示范田昨天收获了几大箩筐“黑黝黝”的玉米。它们不仅颜色特别,而且颗粒饱满,晶莹剔透,仿佛一串串紫玛瑙。市农科院研究员、玉米专家王义发告诉记者,经过20年精心选育,口感香糯、营养丰富的鲜食“黑玉米”终于诞生了。
新生的“黑玉米”名为“沪紫黑糯1号”,刚刚通过了上海市的新品种审定。“黑”不仅是它的标志性“肤色”,而且是其“内在美”的关键。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沪紫黑糯1号”富含18种氨基酸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其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比普通黄玉米分别高出20%和30%,而钙含量则是普通玉米的4倍,好比“天然钙片”。尤其特别的是,作为典型的抗氧化食品,“黑玉米”中富含的黑色素能降低胆固醇,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疗功效。
此前,市场上也有过所谓的鲜食“黑玉米”,但却有些名不副实——要么皮黑肉不黑,要么皮肉皆黑,但籽粒发硬难以食用。为满足人们对于“黑色食品”的需求,王义发带领课题组收集、整理、筛选了几千份玉米品种资源,终于选育出上色快且口感香糯的“沪紫黑糯1号”。
据了解,今年,农科院在宝山、崇明、奉贤建立了500亩“沪紫黑糯1号”核心示范点,亩产高达850公斤至900公斤。明年,该院计划在宝山、崇明、奉贤建立3000亩“黑玉米”示范区,同时向南汇、嘉定、青浦、金山等上海郊区和长三角辐射推广。预计未来3到5年,鲜食“黑玉米”在全国的种植面积有望达到10万亩以上。
王义发表示,由于目前种植面积较小,且种子供应量有限,市民尚难在超市、菜场买到鲜食“黑玉米”。而随着推广面积的逐步扩大,市民有望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后一饱口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