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开发区为群众办实事纪实
今年以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从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群众普遍赞誉。
10个居民小区陆续开建,4万户农民将搬上楼房
7月1日,烟台开发区南于家村于传福老汉特别开心。这一天,根据有关政策
,他们家分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楼。和于传福同时分到新房的群众有639户。
拆迁户安置问题,是群众最希望及时妥善解决的热点问题。为此,开发区统一规划了10个配套齐全的居民小区,每个小区4000户,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目前,5个小区已顺利启动。其中于传福所在的J-6小区是第一个动工的拆迁安置小区。小区一期共提供住宅楼30栋,790套安置房。与此同时,区里拿出1000万元建了500套廉租房,提供给部分躲迁户居住。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中低收入家庭中的无房户、住房困难户进行摸底调查,为下一步更好地实施安居工程奠定了基础。
93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群众没掏一分钱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没用俺村老百姓掏一分钱。”“过去俺村户口向外走,现在修上路户口往里迁!”日前,开发区陈家沟村的村民们聚集在一起,高兴地谈论起村里发展的变化。
为民修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资金是个大问题。为了不增加农民负担,开发区管委决定全部道路建设配套资金由区财政负担,不向农民伸手要一分钱。据了解,近两年来,开发区累计投资540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145公里,新区93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硬化路。为确保道路质量,区里坚持工程的施工和监理向社会公开招标,保证路面宽度6米以上,达到四级路以上标准。
20户企业牵手20个村,建和谐社会一户不能少
正海集团帮助发展蔬菜大棚,把南张家村建成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氨纶集团帮助陈家沟村投资修筑水库堤坝、上马畜牧养殖项目……
为有效改善20个偏远落后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开发区今年不仅落实了4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而且安排20家效益好、发展快、实力强的骨干企业与绕城高速以外的20个偏远村结成帮扶对子,确保3年内农民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这些企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帮扶:一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解决农民吃水难、受教育难等问题,并逐步启动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和卫生净化工程,改善村容村貌;三是解决农民就业、增收问题。自5月份这一措施实施以来,各企业纷纷制定实施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预计年内可建设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2处,小型水利设施32处。
摘自 水母网 2005.09.29 马双军 高鹏志 杜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