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是粮食大省,该省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多年来均居全国第一位。相应地,该省也是农资购销大省。今年4月中下旬,记者随同农业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春季督察组在该省松原、通化等地进行了督察。该省保持了打击假劣农资的高压态势,有效压缩了假劣农资进入市场的空间。各地在农资市场监管方面积极探索,各有特色。
前郭执法人员下乡自带盒饭
前郭的全称是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的马头琴之乡,是松原市的农业大县。在前郭县城区种子销售一条街,每家销售种子的店铺内都人头攒动,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情景。
该县农业局行政编制12人,而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有编制39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执法力量较强。农业局对执法大队管理严格,为执法大队制定了“八条禁令”,如执法期间绝对不许饮酒;严禁无证、不带证件或少于两人执法等。违犯禁令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调离执法岗位。特别是,该县农业局要求,农业综合执法人员下乡自带盒饭,不吃经营业户一顿饭、不下一次餐馆。该县农业局局长王继田介绍说,在办案过程中,有时因下雨道路不通车,执法人员就步行十几公里到现场勘查。
农业局对执法大队人员的学历、素质也有明确要求,规定45岁以下执法人员在2008年前必须取得法律方面大专以上学历,这一目标如今已经实现。今年4月中下旬,农业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春季督察组在执法大队检查时看到,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着装整齐,精神饱满。所有农资案件卷宗整理得整齐规范,案情记录得清清楚楚,罚没款票据一应俱全。
该县农业局副局长兼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黄尽忠介绍说,为了方便农民投诉和举报,农业执法大队设立了24小时值班举报电话,把举报电话号码向社会公布,并在各经销点张贴。近年来,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每年都处理几起农资质量案件,执法大队声威大振。2006年5月底,乌兰图噶镇万宝山村7户农民的花生地因使用湖北一家农药企业的种衣剂出现烂种现象,经销商被农业执法大队处以罚款,并包赔了农民的种子款,损失2.25万元。
两年来,前郭县的农资经营业户由原来的几十家发展到今年的353家,本县内的农资经营人员两年内从未出现蓄意坑农害农事件,行政执法工作也得到了经营业户的支持和理解。
梅河口农资集中经营集中监管
梅河口市每年粮食总产50万吨,是吉林省水稻主产区,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市)。
该市的农资经营基本都在“农资大市场”里进行,目前有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经营业户300余家。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就设在农资大市场中,投诉、执法都很方便。
该市农业局局长孟庆利介绍说,2003年以前,该市农资还是分散经营。农药经营单位周边的居民不断反映,农药气味难闻,夏季不敢开窗户;店面楼上的居民反映,农药气味通过下水道或者排烟道返到室内,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农业局多次向政府反映群众呼声,提议建设一个远离市民居住区的农药大市场。2003年底,在梅河口市郊建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的农资大市场。该市城区的农药经营业户全部迁入,自此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同时又规范集中了农药市场,扩大了经营规模,方便了农药监督管理。据了解,经营单位进入市场后,销售额普遍增加了20%以上。如今,种子、肥料等农资经营业户也纷纷入驻,农资市场一派繁荣景象。
该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设立了三部举报电话,使投诉处理率达到100%。今年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期间,查处种子案件8起,农药案件6起,封存种子6240公斤,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650万元。
与此同时,梅河口市农业局还大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工程,选择了20个农资配送单位,以农资市场为经营主体,对全市80个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网点进行物流配送。农业局对试点经营业户跟踪检查,确保配送工作保质保量。今年以来,通过配送、定点经营单位供应的优质农资达5.8万吨,占全市农资总用量的70%。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坚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严把配送单位的农资购销关。在严格监管之下,一直未发现有生产、销售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和国家禁用兽药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