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政策动向 >> 内容阅读
藏狠抓“三农”工作让农牧民长期得实惠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07日   阅读:

来源:西藏日报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措施,切实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落实整改措施的突破口,坚持在政策上重点倾斜、资金上大力支持、工作上加大力度,以农牧区日新月异的新气象展示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着力点。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我区农牧区生态建设、人畜饮水、道路交通、水电设施、看病就医等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问题,坚持到现场调研论证和研究立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指定有关职能部门和专人负责抓落实。今年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调整投资结构,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一批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以高质量、高效益直接惠及农牧区广大群众。 我区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各级党委、政府一直牵挂着长期被恶劣环境影响和疾病困扰、至今仍然没有脱贫的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区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扶贫搬迁、大骨节病区群众搬迁和农房改造等问题,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使群众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目前,我区已完成扶贫搬迁2447 户,新建204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4个县卫生服务中心;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实施并正在发挥作用,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3%以上,农牧民群众的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引导和帮助农牧民群众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是抓“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各级涉农部门认真贯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根据当前农牧区经济发展形势,制定了“按照现代工业的理念经营现代农牧业、以特色产业开发的理念搞活农牧区经济、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将农牧业工作思路从农牧业生产向农牧区经济全局拓宽,从注重增加产量向以增收为中心转变,从单一生产环节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变,引导农牧民逐步破除传统观念,转变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市场化水平。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和产业化经营,是带动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今年以来,我区共投资3.2亿元,在全区七地牗市牘实施了饲草奶牛基地、优质青稞、油菜基地、牦牛育肥基地、优质白绒山羊基地、藏猪藏鸡生产基地、草场围栏等近30个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使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态势开始呈现。围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农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开发等,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多种经营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4.52 亿元,同比增长41.2%;多种经营总收入20.23 亿元,同比增长21.7%。目前,我区农业生产看好,牧业经济平稳,农牧民增收明显,预计到9月底全区农牧区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766 元。 加大培训力度,搞好劳务输出,组织引导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是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今年以来,全区落实农牧民就业培训补贴1500 万元,实施了农牧民劳动技能万人培训计划、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劳务收入继续保持加快增长的态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领域不断拓宽,各种类型的农牧民施工队伍数量增加,目前,全区劳务输出总人数达49.5 万人次,劳务收入达5.6亿元。 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让更多的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抓“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委、政府非常关心农牧民的钱匣子、粮袋子、菜篮子。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民增加收入的意见》,不仅从政策上为增加农牧民收入指明了方向,而且作为一项长效机制,相继制定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牧民培训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性补贴,为农牧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针对农牧区牧业生产现状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牧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区党委、政府出台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意见》。通过落实和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牧民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的主动性,使农牧民勤劳致富、勇于致富的积极性得到空前高涨。 我区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农牧区,希望在农牧区。伴随着中央政治局研究进一步做好新世纪新阶段西藏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入贯彻和区党委、政府有关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农牧区的全面建设和跨越式发展必将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尼玛潘多 蒋翠莲 李成业)(责任编辑:索南央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