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河池日报
“推进秋冬菜开发的区域化、品牌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优势特色品种、质量效益、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上的突破。”这是河池市今年秋冬菜生产提出的口号。为让市民“菜篮子”拎得舒心,餐桌上吃得放心,河池市秋冬菜生产瞄准“名优净”,大力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全市秋冬菜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截至近日,全市种植秋菜19.69万亩,占计划的53.2%。
河池市今年秋冬菜生产坚持由重视产量、规模向重视效益、质量转变,由一般化、大众化向生态化、品牌化转变,由一般优势产业向重点优势产业转变,由单一抓生产向生产、加工、销售多元化转变,全市秋冬菜生产凸显标准、优质、特色、高效特点。宜州、金城江、环江、罗城等中、东部县(市、区)重点发展西红柿、辣椒等秋菜,形成了时鲜蔬菜、加工蔬菜并存的良好格局;南丹、天峨等县利用高山气候条件,发展夏秋反季节蔬菜,以提高上市时间赢取“特色”;都安、大化、东兰、巴马、凤山等县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纯天然、纯野生、无公害的放心蔬菜,大力开发生长快、周期短、效益高的适销市场又具地方特色的秋冬菜。今年全市秋冬菜计划种植t05万亩,实现总产量165万吨,总产值14.2亿元。
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菜篮子”质量成为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河池市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秋冬菜质量安全水平。今年,全市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秋冬菜面积将达到50万亩。与此同时,围绕“标准、优质、特色、高效”,各级农业部门加强了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大力推广避雨、避寒、避晒“三避”新技术及测土配方施肥、生态无公害生产、生物农药、反季节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秋冬菜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96期,培训农民8.41万人次,发放资料9.47万份。
农业部门还加强对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推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各县(市、区)建立了蔬菜质量安全流动检测站,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实行蔬菜采收前的质量安全检测,并建立蔬菜基地田头档案,对农户蔬菜生产情况实行档案管理,切实保证市民“菜篮子”的安全。 (邓平 黎举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