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农资信息 >> 内容阅读
卖农资哪能靠请客吃饭
来源:种子网           2005年10月02日   阅读:

  近日,笔者到莱西市迟家庄和济阳县曲堤镇采访,在跟一些农资经销商交谈时,发现不少农资经销商为招揽客户,吸引农民到自己的店里购买化肥和农药,隔三差五请农民下馆子,大摆宴席。迟家庄是青岛地区有名的黄瓜生产基地,曲堤镇也是济阳县生产黄瓜最多的蔬菜基地。两地一东一西,相隔数百里,但这些经销商的做法,似乎同出一辙。本来经销商请农民吃顿饭,也无可厚非,如果本意是为了征求农民意见与农民坐坐也为尚不可。问题是在一个镇、一个村,十几家农资经销商轮番请农民吃饭,就有些不太正常了。   我曾在迟家庄问过几家农资店的老板:为什么要经常请农民吃饭?他们面带为难之色:“这都是让同行逼的,你不请别人请,咱的生意就冷清。你不请农民,农民就不买你的货”。我又问几位农民,农民对经销商请他们吃饭似乎有另一种看法:“经销商请我们吃饭,我们又不能不给面子,其实,我们看重的不是经销商那顿饭,看中的主要是经销商的产品质量和技术。经销商请我们吃得再好,如果产品质量不好或者当我们生产上遇到难题时,找到他们一问三不知,我们还是不会买他的货。”我认为,这些农民的想法更趋明智,也值得农资经销商深思。   经销商开店为盈利,谁愿把辛辛苦苦挣得血汗钱,用于请农民吃喝?再说,被请的农民也知道,羊毛还不是出在羊身上?经销商又不是傻瓜,还不是要从农民身上捞回来?有时农资价格高点还不算啥,可怕的是,有些经销商为捞回花的“冤枉钱”,进一些便宜货,甚至以次充好,以假坑农,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农民。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哪有免费午餐?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资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经营农资的越来越多了,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是实情。但究竟应该靠什么去争取客源?靠什么去吸引农民?靠什么提高竞争力?我想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农资经销商去研究!农业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靠科技,这已是不容置辩的事实。实际上现在农民缺的不是化肥、农药,而是科学的种田技术。谁能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实用的农业技术,农民就愿向谁靠拢。笔者手头就有个例子:在平度市催家集镇袁家村周围有冬暖式番茄大棚1700多个,本村有个规模不大的农资店,生意却异常火爆。农资店的陶老板卖化肥卖农药从早忙到晚,方圆十几里的农民都打车到他店里买药。这位老板凭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农民?通过了解得知他从不请农民吃饭,而是抓住农民最需要的、最缺乏的东西,去为农民服务。用他的话说:“卖农资就是卖技术、卖服务。”最近这位老板又为农民办了两件实事:一是自费订购了《乡村季风》杂志和《农村大众》等科普报刊,免费发给农民阅读,现在农民到该农药店里不仅能买到农药和化肥,而且还能   得到科技资料;第二件事他购置了一台电脑,在电脑上又安装了一套农作物病虫害诊断软件,仅这一项他就投入近万元。由于能用电脑为农作物“查体治病”,更加吸引和方便了农民。   感言:同样都是农资经销商,同样都是花钱,有些人是把钱花在请农民吃喝上,老陶却把钱用在为农民订科技杂志上,购置电脑上。靠请农民吃喝来做生意,生意越做越难,人家老陶不请不送,靠质量、靠技术、靠服务,生意天天红火。两相对比,那些靠请客吃饭卖农资的人,不用说也知道今后该怎么办了。(张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