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农资信息 >> 内容阅读
工业尿素市场令人堪忧
来源:种子网           2005年09月30日   阅读:

  近半月尿素市场风云突变,先是山东、河南、河北、山西、东北,后是广东、广西,最后是湖南、湖北、江西、福建,价格大幅下滑,市场变化速度之快、价格降幅之大,令人瞠目——短短1~2个月里,不论出厂价还是市场批发价,尿素价格普遍下跌了300~400元/吨,高的甚至达到了500元/吨。   有人把这次尿素价格的下跌因素归结于农业尿素用肥的基本结束。的确,进入8月份后,国内除了少数地区还有局部用肥的小旺季外,大多数区域的大面积用肥的季节已经结束,农用尿素用量开始大幅度减少。但问题是:同样是农时结束,为什么2004年尿素价格在8、9月份时却不跌反涨、到10、11、12月份还能继续上涨,而今年的情况却大不相同呢?   工业客户流失影响尿素价格   规范的尿素生产企业工业客户大量流失、市场萎缩,对尿素整体的价格造成了影响,以安徽淮化集团为例,安徽淮化是个年产尿素42万吨的大型化肥企业,所产尿素中约有3~4成销售于下游工业生产领域,但据该集团销售公司经理吴化全介绍:自7月1日实行尿素增值税免征政策后,他们的工业尿素客户就开始大量流失,价格一降再降,依然留不住求货的工业企业,两个多月来已渐渐丢失了很多市场。   以工业尿素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成本陡增是造成客户流失的主要原因。尿素免征增值税政策的施行,原是国家为保证今年夏收、夏种、夏管期间化肥市场稳定、扶持化肥企业生产的一件好事,但由于尿素消费流向不仅仅是农民,还有10~15%是用于工业生产原料消耗。国家取消尿素增值税,7月份反应不明显,但进入8月份以后就很快显现——过去工业用户还可以从增值税中得到一块抵扣,增值税取消后,工业用户等于要增加200~600元/吨的材料成本(人造板行业约增加成本200元/吨;AC发泡剂业约增加成本400元/吨;三聚氰胺业约增加成本600元/吨),加上工业尿素用户多为AC发泡剂和三聚氰胺企业,下游市场不景气,也在对他们的承受力形成打压。   按照国家税法,工业产品的生产应该有增值抵扣一项,尿素销售流转环节取消增值税的征收,无疑加重了以尿素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的税收负担,违背了增值税的公平原则,将这些企业推到了市场竞争不公平的一端。   化肥企业违规行为应运而生   为了帮助尿素下游工业用户减轻原料成本增值压力,也为了保住自己在国内的工业尿素市场,部分善于投机钻营的化肥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便开始联合下游工业用户和地方税务,违规继续开具增值税发票。   同样的尿素产品,因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每吨的价格可以在原有的价格基础上提升150多元上下,和开具普通发票比,每吨的差价达100~150元不等。   偷开增值税发票毕竟是违反国家政策的违规事情,不是每个化肥企业都有胆量干的事,这就给胆大的企业提供了市场机会:凭借别人无法开具或不敢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违规化肥企业将大量的工业用户吸引到自己帐下,在激烈的尿素市场竞争中,不费吹灰之力就轻而易举地夺得了别人的市场,保住甚至扩大了自已的尿素销售领域。即使是尿素价格提升100~150元/吨,但与不能抵扣的普通发票比,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毕竟能从进项成本中抵扣回200~600元的进项税额。这笔帐,恐怕是小学生都不难计算的。   农业尿素市场受到连带影响   由于偷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工业尿素的价格较高,导致许多农业尿素资源流向工业——那些本来直接从尿素生产企业拿货的工业用户,为了得到能够抵扣的增值税发票,纷纷转变采购渠道,改向能够提供增值税发票的农资部门和农资经营商,将原本流向农业的尿素购入工业领域。因为尿素资源的非正常流动,造成局部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销售地区尿素价格飞扬,资源紧俏;只能开具普通发票的销售区域价格偏低,资源过剩。市场原有的正常资源平衡关系遭到了破坏。   工业尿素市场的混乱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到农业尿素市场,造成市场运行轨道偏离原有的正常轨道,对正常的市场秩序构成了一定的干扰。 编辑:中国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