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四川农业信息网 作者:甘勇
邻水县为抓好2006年小春生产,及早安排,采取八项措施狠抓明年小春生产。
一、明确思路定目标。全县的指导思想是 “以市场为导向,恢复小春生产面积,优化种植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生产效益”,敲定小春粮食总播面39万亩,粮食总产保持6.3万吨以上。种植小麦26.5万亩,比上年增1.1万亩,增长4.3%、豌葫豆8万亩;洋芋6万亩;油菜12.5万亩,总产1.3万吨;蔬菜10万亩。小春生产实现农民人平增收20元以上。
二、大办干田扩面积。全县各乡镇千方百计挖掘小春生产潜力,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对常年老干田、二榜田、高榜望天田、无法蓄水的漏沙田,及早开好“四沟”,规范开厢,采取“人挖、牛犁、机耕”等多种途径翻挖干田,大力推广稻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技术,全力扩大小春种植面积。
三、推广良种打基础。采取大力度更换良种,汰劣选优,作为增产增收的根本措施。小麦重点是川麦36、绵阳30、绵阳37等新品种;油菜重点推广蜀杂11号、蓉油6号、涪优3号、德油4号等“两高双低”新品种;豌豆主推龙豌一号;洋芋主推川芋4号、川芋5号、凉薯17号等脱毒种薯,蔬菜主推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优质高产新品种。
四、配套技术攻高产。大力推广适时抢播、规范栽植、科学田管、测土配方施肥等小春高产配套技术,重点施足底肥,淋足底水,增施磷钾肥,增密增株,防除四害。同时,涉农部门及早做好小春生产物质的组织供应工作,认真抓好技术培训、优质良种、化肥农药等各种配套服务。
五、旱地改制重规范。全面普及推行“双二五”旱地规范改制模式,不留死角,坚决消灭“夹二行”,确保旱地规范化改制面达100%。同时,因地制宜,落实“双五○”规范旱改,留足大春水稻旱育秧苗床地。充分利用旱改空闲预留行增种洋芋、蔬菜、豌葫豆,保证预留行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六、订单生产系保险。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部门及相关企业共同配合,将优质原料转化为优质产品,创名优品牌,促进农民增收。对优质专用小麦、“两高双低”油菜、直立豌豆新品种,实行统一供种,集中成片种植,签订订单合同,优质优价,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七、抓好示范强带动。全县在“高速公路”、“210”国道、“邻垫”、“邻长”路沿线抓好粮经作物高产示范样板,各乡镇集中成片100亩以上的干田、200亩以上的小麦、100亩以上的两高双低油菜和100亩以上豌豆及蔬菜等高产示范,带动大面积平衡发展。
八、加强领导促落实。小春生产实行 “一把手工程”,党政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县级各单位联系乡镇制度。由县委县府督查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和技术干部进行检查验收考核,逗硬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