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9月29日电 “十一”黄金周将至,记者从哈尔滨市旅游行业了解到,近一两年受到越来越多人追捧的农业采摘游将成为今年“十一”农业游中的重要旅游项目。尽管如此,有关人士表示,目前这一新兴的互动型旅游形式还面对着诸多羁绊,短时间内成大气候还有困难。
农业采摘游崭露头角
据了解,近年来,哈市周边一些农民利用自己原有住房、自产的农副产品搞旅游,已屡见不鲜,既可增加收入,又可促进农产品销售,因此这种形式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由此演变而来的以采摘为特色的农业游也成为其中的一大特色。
据介绍,因为一年一度的黄金周与收获季节合拍,近几年,每逢此时一些农业游景点门庭若市。据哈尔滨市松北区一户起步较早的农户反映,每年有限的几亩果园就能为其带来近3万元的“意外收入”,明显高于果实投放市场所带来的正常收入。
更为可喜的是,截至目前,这一具有特色的农业采摘游已由过去的一家一户,向规模化、产业化和高技术方向发展,一种新的农业产业链正在哈市逐步形成。随着这一旅游项目“龙头”哈尔滨东金葡萄王国今年正式开门纳客,先进设施投入应用,采摘期得到延长,又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一新兴旅游形式更受瞩目。
服务不配套制约发展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虽然哈市农业游发展迅猛,但与南方一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想做大做强这一特色农业游项目,需要不断地提高产品档次。
旅游界一些人士认为,哈市一些旅游产品还处在起步阶段,整体水平难尽人意。具体表现为,首先在采摘游有限的接待能力上,还不可避免地停留在家庭式餐饮和住宿的低层次水平上,没有真正把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加上设施简陋、餐饮卫生质量和几乎为零的娱乐活动等诸多不利因素,造成了一些景点还不具备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条件。其次,农业产品开发力度还不够,高层次、高科技的农产品较少,开发和销售大多没有形成体系。多数采摘游景点配套服务设施相应滞后,在一定意义上都制约了这一特色游的快速发展。
哈尔滨铁道国际旅行社国内部经理张时悦对记者说,哈市农业游还存在着周期短等问题,每到水果成熟旺季,有限的几处景点往往是车水马龙,但季节一过就门可罗雀,由于周期短,造成大量的资产闲置浪费,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限制了这一旅游形式的开发。同时,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缺少专业培训,还存在着管理跟不上、操作不规范等具体问题。
整合资源发展完善采摘游
据哈尔滨东金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大君介绍,作为主要从事现代农业产品的生产企业,他们看好的是这一市场蕴藏的极大潜力,但从几年的运作中他们也深深感到提高其旅游产品的服务档次特别重要。
张大君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中的农业大市,哈市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是发展农业旅游的最大优势,但是仅有好的立项和好的产品还远远不够。张大君将生产和配套服务在此产业链中所占的比例以1∶4来划分。他说,如果完成了产品开发和生产环节也只能占到这一项目整体经济的四分之一,而相应的吃住玩娱等配套设施则要占到其4倍以上的比重。
对此,一些旅游界人士和相关人士指出,要尽快完善和发展农业采摘游,首先要加快转变观念,从科学的角度缩短其建设的过程;其次,大力开发具有农家特色的系列旅游产品,比如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儿、玩农家乐等民俗项目。此外,可以尝试首先在具有开发价值、资源突出、环境优美的村镇挖掘农业旅游资源,从而带动哈市周边农业采摘游产品档次的整体提升。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曹新伟 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