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志文报道 9月21日,记者从辽宁省保护性耕作会议上获悉,2001年以来,我省共筹集1.15亿元资金进行保护地耕作的试验和示范基地建设,其中国家投资964万元,省级投资1620万元,市、县及农民筹集8916万元,在全省建立起凌源、绥中、彰武、康平等28个部、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其中,部级9个,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80万亩,辐射面积160万亩,节本增效1.3亿元。
目前,我省保护性耕作机具显著增长,深松机达到910台,比2000年增长25%;免耕秸秆覆盖播种机910台,增长69%;秸秆还田机769台,增长5%;机械深松从无到有,发展到44万亩,免耕和免耕覆盖播种53万亩,增长13%;药剂灭草836万亩,增长21%;秸秆还田面积220万亩,增长99%。
据省农委介绍,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一项可以充分利用秸秆,对农田实行少耕、免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显著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