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县职业中学始建于1982年,计划经济时期,因国家统一分配,曾经办得红红火火。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由于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不够,加之学校办学观念陈旧,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学科设置不合理等原因,致使办学效益一度陷入低迷状态。
近几年来,尽管盐津县委、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每年1000多名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生给社会就业带来的沉重压力,仍然让政府和劳动部门感到头疼。针对这一情况,盐津职业中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新路。去年,经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介绍,盐津职中派出教师到重庆工商学院进行全方位考察,决定与该院联合办学,共同组织招生工作。为了让学生本人和家长放心,盐津职中还专门组织学生家长到重庆进行考察,学生到校后,有半个月的适应期,如果感觉不好,则可以退学。
据介绍,去年和今年共有300余名学生进入重庆工商学院学习。学校开设了7个班,设置了电子商务、数控、建筑、旅游、计算机等29个专业。为了保证学生日后的就业,重庆工商学院还与学生本人签订了《就业合同书》。毕业后,由重庆校方负责为学生推荐工作。
谈到与重庆工商学院的成功办学,盐津职中校长杨光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立足盐津山区农业县的特点,构建劳动力资源、培训和输出三大系统,进一步拓宽联合办学渠道,加强与市内外职业技术学校、企业的合作。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开设各种职业技术课,加强长、短期培训,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昭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