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陈克旭、通讯员陈志)9月4日,孝感市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里,213个水稻新品种在此“同台竞技”,湖北省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培训班同步举行,100余名种业管理干部、专家、企业代表走进田间,看稻穗、比品种、聊技术,为湖北水稻产业找“好种”。

基地里,参展品种划分国展区、省展区等六大区域,27个国家长江中下游籼稻品种,76个省级早熟中稻、迟熟中稻、再生稻品种,6个“江汉大米”品种,11个孝感特色糯稻品种集中亮相。展示田里,迟熟中稻穗大粒满,早熟中稻透着丰收劲儿,“江汉大米”专属种源株型齐整,参会人员蹲在田埂边观察稻穗性状,手里拿着品种样本反复比对;这片基地自2017年建成以来,已累计试验示范2000余个农作物新品种。

培训班上,湖北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带来“稻功芯1号”培育技术,还推荐了抗病性强、口感好的鄂中5号、虾稻1号;孝感市分享“基地+公众号+视频号”模式,让品种展示从“看一次”变成“常互动”;竹山县介绍“以示范筑根基,以服务兴产业”经验,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湖北省种子集团、湖北荃银高科等企业也亮出创新发展新路子,有的计划育更多高产稻,有的瞄准“绿色超级稻”研发,还有的探索“油稻轮作”降成本。

当前,湖北种业振兴成果显著。在育种创新上,洪山实验室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水稻E两优2300单产创新高;种企实力方面,省级发证企业经营额较2020年增长119%;良种推广上,75个县市共建立240余个“看禾选种”点,推进自育稻麦品种占有率稳步提升。
好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湖北将围绕种业振兴“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总目标,推动育种攻关再突破、推动企业壮大再加力、推动品种全链条管理再深化,久久为功推进种业振兴再上新台阶,让更多“好种”种到田里。
责任编辑:刘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