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凉山草牧业:贫困之中有“富饶”
来源:农民日报   2018年11月16日   阅读:

大凉山山小,小凉山山大。四川省凉山州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受自然等多种因素制约,贫困发生率高达19.1%。

  然而,不管大山小山,都是发展草食畜牧业的绝佳所在,凉山全州拥有40%幅员面积的草地,可利用天然草原2980万亩,地方草食畜品种15个。

  资源如何变资产?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指出,传统畜牧业需要由原来基本的“保供给”调整为“优供给”,因地制宜制定产业规划和扶贫计划,让草牧业在凉山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凉山是一个“富”地方

  “凉山地区畜种、草地、光热等资源十分丰富,牧草产量高、品质好,发展潜力很大。”中国草业科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对凉山州发展草食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给予充分肯定。

  凉山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对牧草生长非常有利。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院长白史且说,院里与凉山州共同打造了“省州县”共建的示范基地,面向攀西高原重点开展优良草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和新品种选育等工作,是攀西地区牧草及饲料作物研究、草畜转化和农牧民培训的重要平台。同时,院里还与凉山州半细毛原种场、布拖县政府共建草牧业示范基地,面向凉山二半山区重点开展优良牧草新品种筛选展示,新品种栽培等工作,着力打造草畜转化和农牧民培训示范基地。

  面对凉山“富饶的贫困”,刘旭直言不讳:“这些地方海拔较高,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轮歇地、空闲地也很多,只要政府稍加引导,草牧业大有可为。”

  “纵向可延伸到种植、养殖、加工产业链中,提高产品附加值;横向可扩展到观光、休闲、文化领域,促进农牧民增收。”刘旭分析说。

  草牧业脱贫好产业

  近年来,凉山州委、州政府把草牧业作为事关全州经济发展和脱贫奔康大局的重要产业来抓,持续深化草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基地、优结构、创品牌、搞加工、拓市场”,探索创新“借羊还羊”“借牛还牛”“以购代捐”等产业扶贫新模式。

  “我们的牧草业有优势。”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苏嘎尔布介绍,全州共种植优质人工牧草330万亩,建成草食畜标准化养殖基地327个,建成全省最大的草食畜生产基地,实现草牧业产值8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5%,19万人依托草牧业实现脱贫。草牧业已成为凉山州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载体和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我们也清醒看到,凉山州草牧业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在品种结构优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商品化率等方面短板仍然明显。”苏嘎尔布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用好政策之力、科技之力、市场之力,凝聚政产学研各方力量,做大做强大小凉山彝区草牧业,极大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充分发挥其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

  补齐草牧业短板关键在科技

  “草牧业”不是“草业”和“畜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传统畜牧业和草业基础上提升的新型生态草畜产业,它强调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统一和双赢。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以来,凉山积极行动,在政策创设、宣传推广、科技支撑等方面全面发力,兴草兴牧理念深入人心。

  目前,投资兴草兴牧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产业发展势头看好。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凉山草牧业紧紧围绕补短板和优化供给结构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草牧业产业体系、生态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国草牧业发展起步较晚,虽奋力追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刘旭指出,“比如优质草畜品种仍然缺乏;天然草地方面90%以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饲草生产、加工、贮藏还比较落后、饲喂效率仍然较低等等。”

  对此,刘旭建议,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提升:一是加强草牧业基础生物学研究。为牧草和畜牧品种选育和改良,提高生产力及优质性状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二是加快草畜良种的选育及种质资源圃及繁育基地建设。三是建立“适地适草”人工草地生产和管理技术体系及生产和生态功能双赢的天然草地保护与改良技术体系。四是促进草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根据不同的牧草特点,建立起规范的草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体系。五是集成不同地区的研发成果,探索适应不同地区草牧业试验示范模式及发展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