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内容阅读
“四期叠加”种业孕育新动能
来源:农民日报   2017年02月28日   阅读:

  2月19日,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培训班在京举行,这是农业部连续第6年举办该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位种子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谋新时期种业发展大计。 

                       ——编者

  雨水刚过,春意初露,一场春雪让大地银装素裹。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民族种业首当其冲,如何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成为实现种业强国梦的关键所在。

  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在国内,国情和农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市场化改革提速,种业面临的压力更大、任务更艰巨,正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

  目前,玉米库存多的问题仍然突出,根据规划,到2020年玉米面积将稳定在5亿亩,比2015年调减5000万亩,今年要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1000万亩。但是,部分企业没有跟上“潮流”,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据统计,今年全国玉米制种面积410万亩,比上年还增加了68万亩,玉米种子生产过剩,库存不降反增,以玉米为主营业务的种子企业急需扭转形势。

  去年,国家开始调整玉米收储政策,同时继续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试点,推进“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市场化改革政策信号明确,目的就是让价格回归市场,反映供求关系。未来,政策将按照“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改革”的思路,继续深化稻谷小麦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尽量消除对市场价格的过度干预。目前,稻谷、小麦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的方向已明确,种子企业要高度关注。

  创新发展的平台期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浪潮风起云涌,技术创新突飞猛进,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推动种业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深刻变革。种业科技先后经历了矮秆化、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三次技术革命,不断推动农业生产跨越式发展。当前,世界正孕育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在基础研究领域,以生物组学、合成生物学等为代表前沿学科快速发展,揭示生物性状形成基础和功能基因表达机理,理论突破正在形成。在技术研究领域,基因组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进步,使生物育种定向改造和高效选择更加精准便捷,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在产业应用领域,跨国公司以产业链集成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育种由随机朝定向、可设计转变,新品种“按需定制”正在成为现实。

  然而,目前国内品种创新仍以杂交育种等常规技术为主,革命性、颠覆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尚未突破。很多有实力的种子企业都在建立完善自己的科研体系,在延续传统育种技术的同时,引入高新技术,为下一轮跨越式发展积攒力量。全国种子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在800亿元左右,新一轮种业快速发展正在孕育,种业处于创新发展的平台期,仍需要一段时间的积蓄才能进入迸发期。

  产业进入转型期,企业进入分化期

  近些年,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不断加快,种子企业竞争实力增强,市场格局由过去“被动挤压”,逐步转向“并跑赶超”,已经迈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综观国际国内,种业形势复杂,面临多重挑战。世界种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种业巨头加速整合,对全球资源和种子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

  当前国内种子市场竞争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快速转变,工作重心由保数量向提质量、由保供种向促发展加速转移,推进粮经饲大种业协调发展已成当务之急,产业转型期已经来临。品种创制同质化、企业经营模式雷同的现状正在快速改变,兼并与被兼并、淘汰与被淘汰成为种业新常态,以育繁推一体化为代表的大型集团和以区域性、特色化、专业型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分化加剧,种子企业迎来分化期。

  依法治种的提升期

  新《种子法》已经全面实施一年有余,依法治种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种子监管能力快速提升,企业法制意识逐步增强,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和作用将更加清晰明确。市场监管的焦点也从保证供给和质量转为保护知识产权和激发创新活力,种业进入了新一轮的法治提升期。

  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为政府监管和企业维权提供了有力工具。目前,农业部正在加紧构建的分子指纹图谱,已基本能够对玉米、水稻、小麦品种进行真实性鉴定,为政府执法、企业维权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构建全国统一权威的数字化种业管理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技术的进步为依法治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