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天鸿种子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综合 >> 药草种子 >> 内容阅读
我国中药材生产告急凸显政府管理空缺
来源:药通网   2011年09月14日   阅读:

全国政协医卫组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周超凡教授前不久向全国政协递交了一份提案,提出了我国中药栽培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他建议确立国家级中药材栽培生产的主管机构,以政府行为进行行业指导。他的提案已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
产量萎缩,好种子难寻
周超凡教授近两年对中药材产区和市场进行了调研,中药材栽培产业存在的 一些问题令他忧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药材的养殖栽培除麝香、甘草、杜仲、厚朴四种药材由国家计划调控外,其余的药材生产已全部放开,自由经营。为此,国家建立了17个国家级的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20年来,这些药材市场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总交易额每年都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个体药农收入起了重要作用。1998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中药现代化”,在全国建立了44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规范种植面积1424.4万亩,有17个省(区市)研究制定了202种中药材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OP),建立了122种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所取得的成绩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却没有充分考虑95%以上广大个体药材种植户的利益,竟使许多个体药材种植户退出了中药材栽培行业,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萎缩和下降。
据周超凡教授调查,到2005年底,全国的大宗药材地存面积大幅度下降,如乌拉尔甘草不足3万亩(年用量15万亩);黄芪降至2万多亩(年用量20万亩以上);党参降至3万亩以下(年用量10万亩以上);当归降至3万亩以下(年用量10万亩以上);板蓝根地存面积明显缩小(年用量30万亩),甘肃、山西、陕西等主产区已几乎挖光,改种粮食,目前连好种子都找不到了;北柴胡降至3万亩以下(年用量20万亩以上)。栽培药材地存总面积已降到了200万亩以下。
周超凡说,到2006年底至2008年,许多药材的种子种苗也将变得难以寻觅了!中药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中药材都萎缩了,“规范化”、“现代化”怎能实现。目前中药材栽培生产还是由过去的药材公司、中药协会来管理,仍无主管部门来抓相关工作、发布生产管理信息,这样下去,生产秩序必定是混乱的。
产量少了,导致2005年以来中药材价格不断上涨,甘草混等园片价格已涨至15元/kg以上,批发价和药店零售价涨至100元/kg,当归生产价由5元/kg涨至14元/kg,药店零售价70-80元/kg,板蓝根生产价由3元/kg涨至8-10元/kg。目前中药材的销售量开始下降,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已有10个接近瘫痪,7个成交量严重萎缩。广大农村的老百姓越来越吃不起中药了。
要有国家级主管机构管理中药材生产
周超凡教授建议,“十一五”期间应成立一个国家级的中药材栽培生产主管机构,像农业部的种植司一样,发布生产、管理信息,可在农业部种植司或在中医药管理局内单独成立一个中药材栽培生产司来管理,作为政府行为的行业指导机构。
他建议除国家基础研究外,将国家现有的中药材生产科研、生产扶持资金全部归一个部门管理,如原经贸委每年的中药材扶持资金、国家计委的科研生产扶持资金、科技部的中药材生产资金以及各部委、各省市的药材扶持资金等全部集中,将每年数亿元的中药材扶持资金科学合理地直补给各省市道地药材产区的100多万户药农,只要药农种一亩药材就直补10-50元,中间管理环节不许克扣,以调动广大药农的生产积极性。周超凡说,这种直补办法已在粮食种植上获得了成功,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中药材种植栽培完全可以借鉴这个办法。
他还建议放开17个国家级中药材市场,取消对近100种食药兼用和需趁鲜切制的中药材的限制,如薏苡仁、山药、甘草、桂皮、八角茴香、党参、黄芪等,允许这些药材集市交易。他认为,它们只有在饮片厂、制药厂采购作饮片后才是药材饮片,才是药品,才应按药品管理。只有食药兼用的中药材进入13亿平常老百姓的餐桌,中药的消费量才能增加。周超凡还提出,目前对饮片“GMP”认证的管理方式尚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修订。
周超凡最后指出,外国人不理解中医药文化,不易接受中成药的治疗,因此短期内出口不可能大幅度增长,现在出口的中药大部分是中药材和提取物。作为政府,应着重考虑占95%以上的个体药农的利益及广大消费者对中药的需求,着重考虑9亿中国农民消费中药的潜力。只有制订符合广大药农和9亿农民利益的政策,我国的中医药事业才能振兴,才能发展。